一线城市的地产小阳春回来了?2025年5月24日
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自信,来自于一线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,来自于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能力,更来自一线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。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是整体市场的风向标。
近期,我们对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调研,本文主要探讨一线城市供需现状,并展望后市发展情况。
新房市场,2025年1月,一线万平方米,扣除春节假期影响,成交面积同比增长16%。其中,北京新房销售面积73万平方米,上海新房销售108万平方米,广州新房销售面积65万平方米,深圳新房成交43万平方米。新房销售与开发商推盘密切相关,广州、深圳两地新房供应充足,销售增长明显,扣除春节假期影响,同比分别增长64%、109%,北京、上海同比分别为-26%、18%。
2月春节假期后20天一线%,其中上海、深圳新房市场热度较高,同比分别增长4%、37%,北京、广州同比下降24%、26%。
二手房市场,开年回暖趋势延续,热度高于新房。2025年1月北上深二手房销售面积共计336万平方米,扣除春节假期影响,成交面积增长45%。其中北京二手房销售面积125万平方米,上海二手房销售面积156万平方米,深圳二手房销售面积54万平方米。扣除春节假期影响,1月北、上、深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26%、50%、89%。2月春节假期后20天北上深二手房成交恢复较快,较2024年同期增长27%,北、上、深同比分别增长19%、37%、21%。
一线城市房价价格逐步企稳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房价指数,2025年1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.1%,涨幅比上月回落0.1个百分点。其中,北京环比下降0.4%,上海和深圳分别环比上涨0.6%和0.2%,广州环比持平。一线个月增长。其中,北京环比上涨0.1%,上海和深圳环比上涨0.4%,广州环比下降0.2%,降幅持续收窄。
一线城市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、丰富的就业机会、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,对居民购房定居的吸引力持续增强。
居民购房需求释放的三大条件,是影响市场冷热的直接变量。三大条件包括有购房资格、有购房能力、有购房意愿。购房资格很重要,主要由限购等因城施策措施影响,一线城市已有明显优化,仍待进一步放松。目前广州限购已全面放开;北京以五环为限调减社保年限,通州限购政策与全市并轨;上海,非沪籍外环外购房社保年限要求再缩短,非沪籍购买外环外只需1年社保;深圳核心区购房需缴纳1年社保,非核心区不限购。
购房能力,主要由首付比例、贷款利率等信贷环境影响。一线城市房价高、套均总金额较高,居民依赖信贷。首付比例已降低。一线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均为15%,二套房有所差异,北京、深圳二套房首付比例20%,上海二套房首付比例25%,差异化地区20%,广州首、二套房首付比例均为15%。房贷利率维持低位。北京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为LPR-45个基点,二套房五环内为LPR-5个基点、五环外为LPR-25个基点。上海、深圳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为LPR-45个基点,二套房为LPR-5个基点。广州,房贷利率维持在3%左右。
购房意愿,则主要受房价如何变化、期房能否如期交付、房屋质量等的心理预期影响。房价的走势是近期购房者的主要购房参考依据,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在政策支持和经济环境的共同作用下,呈现出明显的企稳回暖态势,北上深自2024年10月开始连续4个月二手房房价指数环比上涨,广州环比跌幅持续收窄,这一趋势对购房者的预期产生了积极影响。期房能否如期交付,对于一线购房者的影响较小,特别是保交房攻坚战有力推进后,购房者对期房的顾虑有所减轻。购房者对房屋品质的预期得到了显著提升,2024年深圳市出台新版《建筑设计规则》,提升了住宅的使用率;北京市推出《高品质商品住宅设计导则》和《平原多点地区“好房子”规划管理技术要点(试行)》,优化了居住舒适度,为购房者提供了更优质的选择;广州启动“智慧+品质”住宅建设试点,要求开发企业从安全与耐久、舒适与健康、节能与环保等六个方面达到一定标准。随着一线城市新房设计规范的不断完善,购房者对房屋品质的预期将改善,有助于提升购房者对新房的偏好。
需求结构,改善性需求主导新房成交,而二手房成交以小户型为主。从成交面积段分布来看,北京新房市场中改善性置业需求持续释放,2024年90-120平方米户型成交占比提升至34%,为各面积段之首。上海市场呈现相似趋势,该面积段占比高达55%。广州、深圳市场则呈现双核驱动格局,广州90-120平方米成交占比以39%占比保持首位,但60-90平方米小户型成交占比有增长趋势,深圳90平方米以下刚需户型与90-120平方米改善性产品成交占比分别为40%和43%,形成差异化竞争态势。2025年1-2月四个一线城市延续结构性调整趋势,90-120平方米主力面积段成交占比均实现提升,其中上海该面积段占比最高,达到56%。
从二手房成交结构观察,2024年一线城市延续刚需置业为主的市场特征,但城市间分化格局显著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90平方米以下户型成交占比分别达64%、65%、65%,凸显高房价背景下首置需求的刚性支撑。广州市场则呈现差异化表现,90平方米以下和90平方米以上户型占比相近,分别为55%和45%。
一线城市去年全年土地供应规模进一步下降,新房供给总量将进一步减少。据中指数据统计,受市场下行影响,2024年一 线年小幅下降。一线%。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分别成交41、60、49、6宗,其中仅广州同比增加14%,深圳同比降幅最大,下降57%。
2025年开年住宅用地出让提速。据中指数据统计,2025年1-2月,一线宗,上海5宗,广州2宗,深圳1宗。土地溢价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。尽管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172万平方米,较去年同期下降8%,但土地出让金总额达752亿元,同比增长57.6%。
预计2025年将从三方面着力改善供给,一是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速度加快,推动土地“去库存”。2024年11月,自然资源部发布《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》指出,积极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加大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力度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广东省制定了《关于土地储备领域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工作指引(试行)》,截至2025年2月底,广州多区发布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公告,共计收储14宗土地,共计97.7万平方米,拟收储价格25.8亿元。
二是,收储存量商品房落地。截至2025年2月,北上广深可售商品房分别为35、26、59、5万套。加快收储存量商品房,不但有助于去库存,稳市场,还可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,满足城镇住房困难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。
三是,增加改善性住房特别是好房子供给。通过设计规则、技术要点等技术指引的出台,住房品质建设将迈入新阶段,通过技术规则创新与功能设计优化,可以回应居民对“好房子”的期待,也会对区域房地产市场价值产生深远影响,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
供给结构,新房以改善为主。2024年北京新房供应120平方米以上户型占比提升明显,120-144平方米占比提升至22%,144-200平方米占比提升至21%。上海120平方米以上户型同样占比提升至35%,较上一年度增长10个百分点。广州新房供应结构变化较小。深圳供应与需求相似,以90平方米以下与90-120平方米户型占比为主力,供应结构无明显变化。
二手房挂牌量2月以来有小幅回升,或与居民置换意愿增加有关。2024年自10月开始,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量不断减少,2025年1月该趋势持续。截至2025年2月15日,北京二手房链家挂牌量下降至12.6万套,较2024年4月高点减少14%,但3月初挂牌量回升至13.2万套。截至2025年2月15日,广州链家挂牌量为14.3万套,较2024年9月高点减少6%,3月初挂牌量回升至14.3万套。截至2025年2月15日,深圳链家挂牌量为4.6万套,较2024年9月高点减少9%,3月初挂牌量回升至5.1万套。
今年3月,房地产市场“小阳春”有望持续。2025年1-2月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分别达到2.7万套、3.5万套和1万套。在近五年的同期数据对比中,这一成交量仅次于2021年。
春节后,二手房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,带看量和调价情况均有明显改善。据麦田数据统计,截至2月27日,北京二手房带看量环比增长16.3%,且呈现逐周上升的良好态势;上海二手房带看量也大幅提升,2月二手房中介门店带看量同比上升超过50%;深圳春节后二手房带看量连续四周上涨,回升至去年10-11月的高位水平。与此同时,深圳涨价房源占比也同步提升,从1月份的32%提高至2月初的43.2%,上涨了11个百分点。
综合开年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以及3月季节性因素带来的传统销售旺季,预计3月“小阳春”持续。一线城市将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,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。
一线城市仍有政策放松空间,其中调整限购政策尤为关键。一线城市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大非限购区域,以及缩短限购所需的社保或个税缴纳年限,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。
放松限购政策对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提振效果十分显著。2024年9月末四个一线城市陆续放松限购,四季度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环比增长45%。其中,广州全面放开限购,深圳缩小限购区域,两地新房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69%和124%,市场修复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城市。上海外环外限购政策相对宽松,外环外的新房成交成为市场主力,四季度外环外新房成交量占比全市的79%。二手房市场,一线城市在限购放松后二手房成交量持续处于高位,市场信心显著增强。
在税费方面,进一步降低交易税费也是关键举措。例如,可考虑取消二手房交易中的个人所得税。目前,一线城市出售二手房时,若满足“满五唯一”条件可免征个人所得税,但出售满五不唯一的二手房时,需缴纳出售计税价格与房产原值、转让过程缴纳的税金差额的20%,或者按出售计税价格的1%缴纳个人所得税。这一政策限制了部分改善性需求的释放。在退税优惠方面,对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给予退税支持。二手房市场是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循环的关键环节,它不仅能为新房市场释放需求空间,还能满足不同层次购房者的需求。尤其是对于有改善居住条件的家庭来说,“卖一买一”的置换需求应得到大力支持。取消个人所得税将放宽置换的挑选时间,降低交易成本,为居民置换住房提供有力支持,从而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。
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下行风险。对政策解读偏差。调研样本有限,不足以反映市场主体。数据可得性局限。历史经验的适用性受限,导致政策及数据推断存在偏差。
本站严格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仅分享已标注来源的公开事实信息,不复制原创内容。若权利人认为内容侵权,请于30日内联系,我们将立即核实并删除。网站邮箱;yuzhibolangzi@gmail.com 通知邮箱谢谢!